用水洗一洗,用刀一開二後,就很易袪皮。我個人喜歡把核煲粥,煮好的核,質地像淮山,味道淡淡的,不會影響粥的味道。
用餐後,有些人碗裏總有食物留下丟掉,而這些人總有藉口。
食物來得來太易,難吃的當然被人遺棄,但味道佳的,也經常被浪費。
過去橘肉拿去吃,橘皮做陳皮,惜食惜福。現在,陳皮比橘肉貴,皮就拿去賣,肉就丟掉,本末倒置。
十多年前教授說:「教中藥有時就是怪怪的,專叫人食些『不要的』東西,橘皮、西瓜皮、荔枝核,人棄我取,零浪費。」在古時,物資不足,物盡其用是改善生活的手段;到現代,食物唾手可得,珍惜食物,是一種基本的教養。
大部份「本草」書的「果部」,也有記載某種生果裡裡外外全用上的方法,而大樹菠蘿就是其中一種,種子和果肉都可食和補身的水果。
「大樹菠蘿好濕熱喎」、「又涼又傷脾胃」,坊間有不同講法。大概熟識菠蘿的人會答涼濕,熟識榴槤的人會答濕熱,憑印象隨便回答的習慣,亦是現今社會健康知識錯漏百出的原因。
《本草綱目》:
氣味:甘、香、微酸,平,無毒。主治:止渴解煩,醒酒益氣,令人悅澤。
大樹菠蘿有補氣和使人面色更好的作用,而最重要是它很平和,不涼不熱,大部份人也適合。但由於此果太甜,脾胃不足的人,一次食太多,脾運化不了,就會易生濕。要避免生濕,只要每次只吃小量就可以。
《本草綱目》:
核中仁 — 主治:補中益氣,令人不飢輕健。
大部份種子也有補身的作用,如合桃、栗子,但它們偏溫,部份人易引虛火。而這個「核中仁」,即大樹菠蘿種子平補中氣,不易惹濕。
調補身體,可以不用名貴藥材,只要在食材上稍加心思和功夫,每天一點,效果絕不亞於吃藥。
大樹菠蘿種子,有些人會覺煩丟掉就算,極不環保,其實處理方法非常簡單。
用水洗一洗,用刀一開二後,就很易袪皮。我個人喜歡把核煲粥,煮好的核,質地像淮山,味道淡淡的,不會影響粥的味道。
用餐後,有些人碗裏總有食物留下丟掉,而這些人總有藉口。
食物來得來太易,難吃的當然被人遺棄,但味道佳的,也經常被浪費。
過去橘肉拿去吃,橘皮做陳皮,惜食惜福。現在,陳皮比橘肉貴,皮就拿去賣,肉就丟掉,本末倒置。
近期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