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時「功」作
每天都會有因夜瞓、休息不足,引致體質日差,反覆感冒的小朋友來診。夜瞓的原因,已由過去「不肯瞓」、「顧住打機」、「追電視」的自作孽,變成近年的「唔得呀,好多功課!」的社會共業。
「功課奴隸」是近年的社會問題。功課量嚴重超標,打亂日常作息,小孩、家長、教師都有不同的健康問題。
家長和老師,同樣受害
幾歲小孩,經常反覆感冒,嚴重鼻敏感,眼袋大且發黑,若再加上睡眠不足,不論如何吃藥,也難以好轉。
家長,經常發忟,有心無力,時時欲睡,卻又失眠。 OT後回家,教小孩做功課,其實就是自己做功課,經常徘徊在似病非病、「我病好過佢病」、「得閒死唔得閒病」的局面。
不能同年同月生,但能同年同月病,超時功作增加的家庭醫療費用不容忽視。不少經常來診的患者也會說笑問:「有無得做 vip ,可以平啲?」
教師也是異常功課量的受害者,因反覆脫髮、痤瘡、便秘、失眠、作嘔等症來診的教師,絕對不比小朋友少,但不論小朋友或教師病症到了暑假都會自然好轉。
這個畸形社會,教師被變成服務業,這個打工仔夾在學校政策和不同家長的要求之間,親手增加自己的工作量,來診時或多或少有抑鬱或其他精神症狀。
勤有功,但要作息有時,亦要方法正確
我絕對讚成勤力,但走火入魔式勤力,不但傷害身體,還會影響周圍,帶來不良壓力。
勤是以長遠發展為目標,但我們只是凡夫,不可能 non-stop 般加速。一緊一鬆,動靜相合,才可陰陽並調,身心健康,所以勤力的前提是充足休息。
「夫子教人,各人其材」人人根器不同,學習方法當然不同。以脈學為例,若要增加了解,隨了多摸脈外,看書、練氣功、向前輩請教、反覆思量,可以只選一樣,但最好還是四者皆做,因應自己的特性,調整當中比重即可。
少量功課可督促部分懶散學生,但一味以功課量催逼成績,不但把學習方法規限在這細小 2D 範圍,還令身心健康受累。
對一些酒煙不離手,又不願嘗試戒的久咳患者,我會表示無能為力,或另請高明。對於身不由己,不能休息的一群,只能深感同情,盡力而為。無限功課,是畸形社會下的產物,要解決,又應從何入手?
近期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