鞋子濕了,健康也受累?

很多年輕女士濕氣和風濕痛都比阿婆嚴重,這跟衣食住行也有關係,其中一個比較多人會犯的,就是「著鞋唔著襪」。有時找不到船襪,為求方便「唔著」亦無可厚非,但絕對不能養成習慣。不論腳汗多或少,若沒有襪子的適當吸濕,除非鞋很透氣,濕氣也會困在鞋中,不止容易發臭,更會反攻體內。濕寒阻塞經絡,輕則雙足酸軟稍腫易抽筋,重則日積月累,千變萬化。

足底忌濕也忌寒

冷氣房和冷天穿短褲短裙的問題已經經常談,誰知足底也同樣怕寒濕。

《老老恒言》中:

《內經》曰:「陰脈集於足下,而聚於足心。」謂經脈之行,三陰皆起於足,所以盛夏即穿厚襪,亦非熱不可耐,此其驗也,故兩足四時宜暖。底太薄,易透濕氣。然薄猶可取,晴燥時穿之,頗輕軟;若太厚,則堅重不堪穿。唐釋清珙詩,所謂「老年腳力不勝鞋」也。

穴位是氣出入的地方,而足心的湧泉,頭頂的百會,手心的勞宮更是重中之重,平常也要好好保護這三個地方,不可讓污穢濕氣長期留在上面,否則就成了濕氣反攻入內捷徑。

日常陷阱

沖涼後無抺乾

古代人「暑天方出浴,兩足尚餘濕氣」也會小心避忌,更何況近代人,每天冲涼。即使足上只是少許濕氣,經年累月也會越積越多。所以每天沖涼後,足底和拖鞋也要盡力涼乾,才附合養生之道。

下大雨

前幾天狂風大雨,回到診所已全身濕透,於是便拿出拖鞋和短褲更換,披上大白衣就開始工作。在病人消散後,同事都邊笑說:「醫師,你咁樣走嚟走去,真係好似文西。」拖鞋短褲配醫生袍,工作後的亂髮,的確有點難看,但我寧可做文西,也不願穿著濕透的鞋子。須知工作疲勞,氣血頓虛,濕寒氣就更易乘虛而入。

著鞋唔著襪

在皮膚科專科訓練後,才發覺香港腳是這麼普遍,其中不少是靑春少艾。雖然香港腳傳播還有很多原因,但「著鞋唔著襪」都要負上一定責任吧。

修行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,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,所有東西都會累積,而養生亦是,每天一點濕,夜瞓一點,多食一點,在數年後就可變成各病。

About 傑醫師

註冊中醫師。茹素十多年,堅持從不用動物藥治病,深信只要改變生活態度和習慣便能改善大部份疾病。曾於政府,私營及慈善團體行醫。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han.drkit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