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蕉

幾年前網路開始流傳着多篇歌頌香蕉功效的文章。不久,門診就有一堆大媽公公婆婆說自己每日都食蕉。

蕉是正常食物,有很多好處,但過份吹捧,過份進食,正常都變有害。民間流傳的好處,已經太多!

‧不要每天一隻
運動量大,飲食調控好,當然可以食多一點,但大部分都市人都不是。更慘是,盲目追捧這些的,大多是大媽和長者,本身血糖、血脂超標,還幻想吃蕉後可以有六舊腹肌苗條身材?

咖啡、香蕉、汽水,一日一罐,只要是喜歡的,我們會形容為「少少咁」;拉筋、運動、善事,一週未必一次,就形容為「定期」、「間唔中」。人經常有雙重標準,雙重標準其實直接影響健康。

‧寒?但濕
古籍記載蕉寒,很多人認同,但更重要是太甜,易生濕。長者多便秘,但也多身痛,所以不建議長期食蕉通便。另外,有濕疹者、胃不適者亦要節制。

‧正氣有時只是言語偽術
「苦瓜唔係正氣嘅咩?」、「大蕉正氣啲唔會有問題」、「牛奶蕉唔同㗎」‧‧
我只懂直接答「以我所知,唔係!」,往往換來患者不滿意的反應。應該如何婉轉地告知實情,想在這裡向大眾請教。

身邊總有不斷追捧新「健康」產品、超級食物、神秘醫學的人,他們很多時說,過去尋遍中西名醫都不效,最近食了某某神奇食品,就好很多。過了不久,他們又說同樣說話,都是同樣病症,但不同的就是那神奇食品!

撰文:註冊中醫師陳俊傑

熱到暈

十年多前,從粉嶺診所回荃灣,夏天突別難捱。登上微量冷氣的巴士,過了三分一車程,黃昏太陽加車廂的焗促,很快就有一點耳痛。過了城隧,冷氣變大,頭痛暈的感覺亦緩解。這樣未必即時病倒,但每日放工重複,累積十多天後,就來一個小病。

天氣越來越熱,熱到稍暈,是常事!但除人處室外,人在室內也常見熱病。

《溫病正宗》記載:「暑熱之時‧‧納涼於深堂大廈得之者,名曰中暑,其病必頭痛惡寒‧‧為房室陰寒之氣所遏,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。」

家中較涼,開冷氣亦不太環保,但這種慢煎,也常令一群長者/家庭主婦病倒。每年高溫時候,都會有全職主婦或長者,經常出現頭暈和呼吸不暢,雖然症狀輕微,但持續會破壞長遠健康。所以在熱天,我們除了要照顧自己,也要留意留在家中的成員。

高溫下吹風扇或喝冷飲甚能消暑,但有機會令人更易暈倒。風扇雖可降溫,但直吹風扇容易引起頭暈;於熱風中漫煮,長者或未老先衰的年青人容易中招。冷飲傷脾胃,冷飲入胃,外熱內冷,身體更難適應,更易暈。如真想降溫,最好冷飲走冰和寧可冷氣溫度調高些,也不要風扇直吹。

熱倒後應該如何處理?暈嘔累比較明顯的,當然立刻找附近可信中醫就診。若然只是稍累,可先飲些檸水稍加糖,再休息。注意,經常熱到,身體會越嚟越差,而身體不佳的人,又會更容易熱到,不論可是那種,都應盡早找中醫調理。另外即使身體的感覺,已回到正常,未來幾天亦應減少體力勞動,增加睡眠時間,令暗傷快點復原。

撰文:註冊中醫師陳俊傑

望手

辦公室如有七至八人,可以比較一下大魚際,即手指公下,掌部的那塊肉。通常會有一至兩個比較暗黑(通常女士)。再找一個50多歲和一個20多歲比較,會發現50多歲的魚際彈性較少和鬆弛,20多歲的通常較厚肉!

這個肉,看法很多,複雜的不談,較易明白的,是顏色(包括光暗)和鬆緊(包括彈性)。留意,魚際無出現問題,不代表健康,若出現問題,就須找出原因。

色暗灰、青紫
缺乏運動或經常冷飲,手足容易冷或經期有問題的女士,經常見這種顏色!部份休息不足,或勞累過多的青中年男性也見。可以是腎虧、陽虛或瘀血‧‧
若長者見,未必是病,但亦代表年老體衰,精力不足。建議稍增加運動和充足休息,再安排時間找醫師調理。

欠缺彈性鬆弛或平扁
鍛鍊充足、脾胃佳、腎氣足的人,大魚際多較有彈性和厚實。
青中年,若彈性不足或較為扁平,不用擔心,只是提示着有更好的發展空間,要多休養和鍛練。
長者見此,若無其他不適,都屬平常。

民間流傳很多散招,如耳珠有一橫,手指尾麻;有一定理論基礎,但過分精簡,準確度低,換來很多不必要的驚嚇。看大魚際,易掌握,準確度也高,單獨使用,得出通常是模糊資料或方向,但也可助人稍了解體質後,及早去中醫處,作詳細分析。

中醫要求四診合參,望聞問切。到了極緻,就是神聖工巧,單靠一樣都可斷症,可是能達到這水平的,世間又有幾人?神醫即使有,亦一生難見。作為一個平凡醫師,就多診合參,減少出錯機會,如大魚際,把脈時可順便檢查,與其他診法合參,以更完善。

撰文:註冊中醫師陳俊傑

紅菜頭幾涼,蕃薯幾溫

病人話聲有力,面色佳,但近半年胃口大失,越來越疲勞,瘦了5公斤。
我平淡道:有無檢查(絕症?)
病人:檢查晒咩事都冇,就係唔知有咩怪病

我鬆一口氣,繼續了解病情!
患者沒有工作,休息充足,有適當運動,過去身體佳。把脈後,隨了中氣極虛,並無特別!

我繼續問:有冇食咩藥物或者去過邊度旅行?
病人:冇,咩藥都唔使食,只係留係屋企。
我:咁保健品呢?
病人:冇,我唔食補品… 但每日都有一粒蘆薈丸,好細粒架咋!
我:做咩無端端食蘆薈丸!?
病人:通便囉!
我:但你話大便無問題,通暢每日都有,一條條好靚!
病人:係呀,日日食就好好囉,唔食就唔得

最後叮囑病人停食蘆薈丸,再開一些溫中通便藥,幾天內症狀精神胃口都明顯改善。

兩週後,病人與家人同來。
女家屬:其實蘆薈丸有咩問題,點解唔食得?
我:蘆薈丸無問題,只係唔係咁多人可以長期食而頂到!(註:蘆薈苦寒通便,易傷脾胃和陽氣)
女家屬:但我啲同事,日日食都無事!
我稍深呼吸:其他人情況,好難咁討論,其實兩個禮拜前你都唔會同人講你爸爸食蘆薈丸唔舒服。

大部分食物,即使不熟悉,只是稍嚐,通常無事;但若長期頻食,最好先多一點認識。

紅菜頭、蕃薯是常食食物,間食不會出現大問題。惟短期內重覆食用,累積偏性,就會引起問題!

食品都有多重屬性
經常有人驚訝問,「紅菜頭唔係補血咩?」「蕃薯唔係好㗎咩?」
補血和好不好,與寒溫並無衝突,可以又補血又涼,通便而偏溫。
紅菜頭和蕃薯都比較礙胃,本身有胃腹脹或痛者宜少食。

要提防自己喜歡吃的食物
食物通常無問題,但因為喜歡,就容易過量,把本來身體可以化解的微偏性,累積成為巨大偏性,引起疾病。

人奶好 奶粉亦無罪

10年多前有一家人來門診調理。嬰兒兩個多月大,健康有力,父母面色尚可,婆婆則明顯黑面。
婆婆指着女兒說:「佢哋唔俾奶粉阿B食,搞到佢瘦猛猛、面青青,睇下幾黃,人奶唔夠營養㗎!」
我仔細看嬰兒和其體重生長線等數值:「BB好健康,面色幾好。」
接着兩母女就爭拗差不多10分鐘,婆婆彈出了一句:「你啲奶有『DHA』、『ARA』咩?」
最後女兒夠強硬,堅持母乳餵養!

10年過去,這家人依然來我門診,一家健康。
數周前婆婆跟一些茶友等開診時閒聊。
婆婆:「梗係人奶好,我幾個孫同兩個女都係飲人奶大,不知幾健康。」
另外一位婆婆:「我新抱下個月返工話轉餵奶粉呀 。」
婆婆:「嘩?唔得(高聲)?食咗奶粉會‧‧‧(下拆n字)」

同一人,10年前後立場完全改變,但邏輯和做事方法大致相同!

人奶當然好,但奶粉也有它的存在意義
近年政府推行母乳餵哺,人奶媽受到的精神攻擊減少,但人奶道路仍然艱難。天有不測之風雲,人有霎時之禍福,嬰兒可以一夜間飲多一倍奶,媽媽一個感冒,甚至發一次脾氣,富媽媽亦可變成窮媽媽。追奶不及,實屬常事,盡力就可以,補一點奶粉也沒有問題;埋身、瓶餵、補奶粉都是好媽媽,只要照顧恰當,BB同樣健康!

人奶媽可以食中藥
古代衛生條件差,生活質素一般,飲食不足,奶量不足一旦出現,唯有依靠杏奶、米奶、豆奶,另服中藥亦能改善奶量和奶質。若有腰痛、感冒、頭暈等病痛,只要看診時先告訴醫師正餵哺母乳,醫師在用藥上會有安排,治病之餘可繼續哺乳。

撰文:註冊中醫師陳俊傑

償還

返工,少少不適;放假,經常大病,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?這類患者每天也見,辛勞蟻民,超出極限工作,無償加班(OT)冇人工收,體力與腦力一同透支,換來的是甚麼?就是損害氣血臟腑,隨時瞓多多也補不回來。

借左緊要還,通常有利息
能假期不用工作,稍稍休息當然好,但要留意「耽誤一夜眠,十夜補不全」。用多了體力或精神,稍為補眠就可以,正如汽車無油要入油;但若透支太多,就會損及氣血臟腑(機器),要更多時間才能修復身體。

食藥吊命治標不治本
經常有長期感到極疲勞的人,到門診求醫,服中藥後症狀會有改善,但當中有很多人脈象如前;這些人停藥後一段時間,就會打回原形!藥物可加速身體復原,但不可代替休息,以藥物或意志力強撐身體,積出更大的病屢見不鮮!可悲是,能食藥吊命的,已屬幸福!

瞓八小時,未必足夠

「點解我好似瞓極都唔夠?」這也是常見問題。消耗多少,就要補充多少,當中包括「質」和「量」的問題。高質量的工作,往往需要更大量的休息時間。如工作須要大量腦力,即使只是兩至三小時,足夠令人豪瞓多一倍時間。若你是從事消耗高體力工作,即使是短時間,都需要瞓得更加多時間。城市人很多都從事消耗大量腦力工作,所以八小時睡眠,未必足夠!

奴隸們,要先改變思想
工作是冇做完的一天,但人是有捱病的機會。每個年代都有養尊處優的人,亦有勤力的人,剛好我遇到的,大部份都是勤勞但把健康放在次等的年輕或青年人!無薪OT能否換來居所,我不知道,但已有很多人換來長久病痛和更多醫療費用的賬單,但很多人並沒有選擇權,只可以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!

撰文:註冊中醫師陳俊傑

無限 OT ,藥石無靈

放工後,即使沒有工作,還要 click click click ,一邊監視上司的門,祈求他早點上路,另一邊望著時鐘,一分一秒的浪費。另一邊的超班馬,則無暇理會其他閒人,只是盤算著如何盡早完成工作。上司在房中,不知做到昏迷,還是病入膏肓,就是遲遲也不離去。

OT 文化,蠶食群體意志,大家慢慢把無薪 OT 理所當然化。身處高壓而不自知,不論逍遙派、緊張派,還是心腹派,身心也不會健康。

一位數年沒有來診,從事 IT 的年輕父親,突然再來。患者外表並無改變,中氣十足,面色也不錯,但把脈後才知真正外強中乾。 深入閱讀…

略談秋天護膚

一週前,濕度只 6X% ,不少長者和小孩由於未能適應,出現皮膚痕癢症狀。

我對長者說:「一天搽多一倍無藥性的潤膚膏,即一天四至五次,比食藥更快止痕。」

但若是小孩,就只會直接在藥方中調整,未必須要多搽潤膚膏,而對於三十多歲的患者,則會叮囑:「你依個年紀就痕,早咗啲,膚質太差,要先做好日常生活。」

不同年齡,不同天氣,不同地方,雖然都要用不同護膚方法,但總有一些大法,是可以統一的談談的。 深入閱讀…

手足口病年年多

家長怕肥、怕無錢、怕面試、怕脫髮,但最最最怕就是小孩病。小孩有病,通常先傳染同學然後家長,最後老師,所以當一個小孩病,就一定唔止一個人病,通常係一村人跟住病,這就是宿命。

每年九至十一月,都特別多小孩求診。當同一時間太多發燒兒童時,我就十分慷慨,七天病假。

部份家長會驚訝:「唔係要咁多日呀?」

我:「你望望出面果條隊,有好多都係佢(小孩)同學。」

家長:「係呀,好多人感冒,今日學校話有兩個手足口病呀!」

我:「唔止。」(剛才都三個) 深入閱讀…

超時「功」作

每天都會有因夜瞓、休息不足,引致體質日差,反覆感冒的小朋友來診。夜瞓的原因,已由過去「不肯瞓」、「顧住打機」、「追電視」的自作孽,變成近年的「唔得呀,好多功課!」的社會共業。

「功課奴隸」是近年的社會問題。功課量嚴重超標,打亂日常作息,小孩、家長、教師都有不同的健康問題。 深入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