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| 十二月 2013

都巿常見病:頭痛

頭痛成因很多,分類方法亦很多,有偏頭痛、壓力頭痛、頸源性頭痛、虛證頭痛、外感頭痛等等。每一種分類都有其意義,而本文會綜合和選擇日常多見的頭痛類型,稍作分享。
經常頭痛的人,通常集結以下一種或幾種類型:

因壓力增加而頭痛

城巿地方最常見的頭痛類型應該是壓力型。此類病人多數是二十至四十多歲,女性多於男性。性格急躁或鬱鬱不歡的人是常見發病人群。對人歡笑,背人爆怒的人比一整天吵吵鬧鬧的人更易頭痛。雖然壓力多數是外在環境引發,但通常最大的問題還是患者的性格。人到無求品自高,心胸真正廣闊,壓力自然消失。

受寒引起的頭痛

好食生冷,手足冰冷,經常穿短褲短裙的長髮人士,常常受寒而不自知。此類患者很多時有一個特徵,即使自知受寒或百病纏身,仍然不願改善生活習慣,反而是身邊的人不斷為她操心。此類人的救治方法,應該是先放縱,待她大病後,自行獨個料理,痛定思痛後,或會知錯。

不良姿勢引起的頭痛

肩背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,如打遊戲機、打字、攝影、看書等活動,很易引起肩頸疲勞,進而發為頭痛。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大部份關節必須適常活動才可避免患病。

勞損或虛證頭痛

在中醫理論中虛證頭痛有很多種,在這裡不作詳說。此類頭痛經常伴有易累,怕冷,面青頭暈等問題,這類患者亦經常受寒。

睡眠質量不足、鼻源性和牙齒毛病都可引起頭痛

睡眠不足引起的人可看看《五個安睡小貼士》,而鼻敏感的人可看看《向鼻敏感說再見!
年紀越大,頭痛越嚴重,由最初的單一原因致病,到後來的多因致病,病情越來越複雜,痛的時間越來越長。可試試以下幾個方法,減輕困擾。

穴位按壓

治療頭痛穴位很多,而一般人較易掌握的有合谷穴和耳珠這兩個部位。按壓這兩個部位可緩解大部份頭痛。長期頭痛患者,最好每天輕按這兩個位置,一天兩至三次,每次5-8分鐘即可。若大力重按也可即時減輕急性發作的頭痛。

熱水浸足或手

不論熱水浸足或手也可即時減輕頭痛,但浸足還有預防頭痛和其他功效。對外感或受寒人士可在水中加入生薑,失眠人士可加入醋和粗鹽,壓力大人士何加入玫瑰和檸檬。

香氣療法

不論中醫還是其他醫學也有用香氣療法治療頭痛,均得到很好的效果。我個人較喜歡檸檬、玫瑰花、香茅、薄荷自由配合焗水,可喝亦可聞,一方面預防外感,另一方面解壓。

肌肉按摩

適當的肩頸按摩可緩解疲勞,舒緩多種痛症和改善睡眠質素,但須留意,現時方間流行的多是死力推拿,往往越推越傷,而按摩椅的機械式推拿更是不宜。

服用一些補氣食品

對於經常易累而頭痛的人,可焗參茶或煲些五指毛桃水每天服用,但具體情況最好先諮詢自己的醫師。

冬來素補,如何會更好?

冬宜進補

生長收藏,四季各有其主,而冬天主藏。冬天日照時間短、寒冷,氣血多內藏滋養五臟,此時只要把握時機,適當進補就可以事半功倍。「藏」是十分重要的,因「藏」是為下一次「生」做好準備,簡單說,就是冬天調理得當,來年身體就更易更好,相反,則更易患病。

首選素補

「食肉則遺」,過去很多明醫也愛以氣味清輕的植物來調補身體。其實以素食進補,功效絕不亞於肉補,價錢通常亦比肉補便宜,味道也更易入口。冬天常見的肉補,如蛇、兔、羊,大多性剛味厚,難以把握,反而素補則較易把握,亦較少出現滯補的情況。

冬天宜食食品

冬天有太多味美又補身的食品,舉例如下:
栗子、核桃、老薑、元肉、紫蘇、蕃薯、芋頭、蓮藕、蓮子、肉桂、杞子、糯米等等。
這些食品多數偏溫,既安全又容易配搭,但仍有一些宜忌。糯米有驅寒溫陽的作用,所以冬天特別多人煮糯米飯,但有皮膚病、痛症,或易胃脹者不宜多食。
蕃薯薑糖水是冬天預防感冒及驅寒的好伙伴,在每次天氣轉冷前一天,不妨煲給全家;肉桂則是一樣極溫的食物,其他季節用難免令人熱氣生瘡,但在天氣寒冷,如只有10度時,把肉桂加入少許食物中,可有很好的暖身作用。我個人則愛把肉桂放入果汁中或做肉桂卷。

煲補品不要加肉

肉類會給收了大部份補品的精華,即使大家連肉也吃掉,也很難消化和吸收所有肉類。再者肉類易阻氣機,會很易出現滯補食傷的現像,故多數補品不宜同肉類一起煮。
另外進補仍有好多要點須留意:

進補須技巧

過去和現代的人都很愛補,但卻忽略了補的技巧。一味盲補,很多時錢用了不少,身體卻越來越差。補,可不用貴,更不宜多,至於服用的頻率則因人而異。除非是生死由關,或長期可做到心境平和,否則補不求速。我比較推薦少量頻服方法,如木耳美容,可持續每天食3至4朵,一段時間後自有功效,但若一次過大量服用,不止無效,更會損傷脾胃。

勿把食藥當食療

記得每年冬天,報紙或電視上都會出現大量教人進補資訊,如把杜仲,何首烏,牛膝,等大量中藥加入鷄湯中。若根據那些食療方,雖然功效好,但製作出來的其實不是食物,是藥物,而且是味道怪異的藥物,教人如何入口?
食療既然是食字行前,就應該在味道上有一定要求,絕不能難以入口,味道差的不應叫食療。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