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談秋病
落葉歸根,本是平常,很多情況可能令你不舒服,你可以嘗試去防預他,抵擋他,或是去接受他,感受他。接受他時,就會明白這是自然變化的一個環節,不是病;反抗他,其實亦無關痛癢,反正本來就會自然回復!若然是真的病理狀態,當然不要誤判為自然狀態,擔誤治療。
這幾天濕度降至50-80%,比起其他地方,其實算不上甚麼乾燥,但在facebook 已見到很多“好dry~”“流鼻血”的字眼。香港天氣變化不大,但人們總愛當夜貓子,脾氣總不收歛,飲食盡是精製食品或濃厚之味,弄至陰陽皆虛,連小小的天氣變化也適應不來。
因秋季加重的,可屬自然
春夏秋冬,各自各精采,只須稍作預防,稍作調整,大部份秋季節病根本不用服藥。秋氣的獨特條件會加重特別幾類的病。秋乏秋燥秋瀉即秋天時較易疲累,乾燥,腹瀉,這些都不是甚麼大病,只要多加休息,稍做運動,飲小許滋潤糖水,再在外加點點補濕,身體很快適應。反而氣節轉變引發的故有病才令人頭痛。
舊病復發,有別於自然的花開花落
不論何病,身體弱時,就有機會復發,故勞累過後,甚麼類型的舊病也可一同到訪。而另一個常引起復發的原因就是季節轉變。季節轉變跟颱風,暴雨一樣,都會令身體氣血運行有較大的轉變,身體稍弱,不能適應轉變,就會舊病復發。若你本身是濕疹到了轉季或勞累後就會濕疹復發,若本身是鼻敏感,就會是鼻敏感復發,如此類推。由於是故有病,病根本深,不是稍作調適或身體適應就可以,病引了出來,通常很難或很久才會自我回復,必須持續調理一段時間方可。
都巿人,身子不好,經常勞累,甚麼病都是病開有條路,習慣成自然,一年三百六十五日,無幾天是好的…不是脫髮,就是身痕,不是咳,就是鼻敏感,再不是就是一個感冒接一個感冒,這些只能怪平日的調養不足,天氣只是引發,如何防治就須看平日,請看舊文。
外易擋,內可防,心難治
秋天來到,有秋風和無形“秋收”之氣。
“風勝濕”,風吹已可令人乾燥,更何況秋風比一般風更易令人乾燥,留在街上的朋友要注意避風啊!喜歡水上運動的朋友,不要以為海風帶水就不燥,答案其實是生濕傷陰帶燥。
“秋收”不論在室內,室外,地底,地面同樣會受到影響,“秋收”令氣血陽氣內收,皮肤的滋養減少,此時只要稍作運動,令微微汗出,再服點滋潤糖水,就可緩和,糖水可參考“簡易秋日養顏糖水”。
地球人的三毒七罪不離身,不向別人發脾氣,也會自己鬱鬱不樂,發自內心的各種燥悶,令氣血運行失當,進一步催化外燥,秋收的影響,因心病而加重的各種病實在難治。內經:“一曰治神,二曰知養身,三曰知毒藥為真…凡刺之真、必先治神”治病之法,治心為上,只要精神平伏,性格祥和,則病無不愈。
其他秋日養生法則:淺談秋日養生法則
近期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