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「臍」健康

肚臍又名神闕穴,如能保養她,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,沒有善待她,就百病叢生。

流行露臍裝後,已多次談及這類衣著產生的病痛,但是體質有強弱,發病有先後。運動型人士,氣血充壯,稍露見風,亦未必成病,但節食和無運動人士,氣血本虛,傷身、經痛、著涼、膚色日暗……是遲早問題。

肚臍極重要

在古代早有「臍為五臟六腑之本」、「臍為五臟之總」之說。懷胎時,以臍為中心,出生後這條通道仍然重要。神闕佈氣,內連臟腑,上下又通任督脈,橫向又與帶脈溝通,跟全身裡外都有密切關係。在《醫宗金鑒》中「神闕穴,能主治百病」並不誇張,只要用對方法,自能改善病情。

略說臍療

臍療法極多,薰蒸、灸、按、藥敷、滴臍……但在這裡只談日常家居做到的。

助止咳,退外感

以外感藥隔灸臍部,不論小兒還是成人,都可有效治療外感和咳嗽,但正常家庭不會有藥散,也不會有艾條,再者燒時也太臭,非必要也不會用,有必要也不想用。

一般家庭,可用些較易操作的代替品,雖然效果不及艾灸。

香茅油或薄荷油或丁香油(按摩油)先搽在臍和臍周的肌膚,再用熱水袋熱敷 20 分鐘,拿走。再用毛巾印走汗水,以防濕氣內攻,休息 5-10 分鐘,再做一次。

此法極適合小孩,但小孩皮膚較嫩,溫度不可過熱,每十分鐘亦要檢查有無過敏。有些薄的嬰兒肚圍有內袋,敷時可在臍部內袋放入鮮薑片,但記緊定時檢查有無過敏。

改善體質,減少感冒

《醫學入門》:

用艾熏臍防病,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,元氣堅固,百病不生。

在天氣轉冷前數天,開始每天熱敷臍部十多分鐘,雖不及艾熏功效,但亦能升陽固外,減少受傷。

安眠

神闕者,神之所舍其中也。心藏神,臍為神之舍,故臍通心神。

心神安就易安睡。用適當方法刺激臍部,只要方法對,就可助眠。

方書中以安神解結藥,加溫,再填入臍部,但若過熱,本身火旺之人就會心神燥動,更難入睡,另外藥材中的硫黃農藥問題,亦易引起皮膚過敏,所以一般人不要在家自行嘗試。

替代方法,睡前半小時,用按摩油(花類)搽臍部,再以微溫(比體溫稍高)敷。須要注意的是,不論症狀改善與否,一兩週後也應停用兩至三週,始終現在的食安和藥品水平實在令人側目。

其他常用功效

以藥加溫灸的常治病,包括經痛,小便頻、久瀉、手足冷、不舉等,但一般人對中藥認識不足,具體操作方法亦較複雜,故不作介紹。

雖未能以藥灸,但手足易冷,小便頻而清長,經痛易作的人,經醫師確認體質後,亦可在家以熱水袋熱敷。

臍療法在歷方書中都有提及,效廣而速,無奈操作須時,未必符合一般診所效益,還望未來會有更好的地方保存和發展臍療。

About 傑醫師

註冊中醫師。茹素十多年,堅持從不用動物藥治病,深信只要改變生活態度和習慣便能改善大部份疾病。曾於政府,私營及慈善團體行醫。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han.drkit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