彙整 | Uncategorized RSS for this section

乍暖還寒 小特飲

再過兩天,天氣終於稍涼,家長們例必問有甚麼茶或湯可預防感。薄荷或紫蘇或生薑焗水,簡單易做,但小孩要求越來越高,喝多了又不願再飲。味道佳,又要易做,又要有效,家長難做,連醫師也難做,今天介紹一個簡單易做的香茶,入口清新,味道不濃,小孩少女尤適合。 閱讀更多…

年紀輕輕有飛蚊?要保養了。

四十中年,間有飛蚊,是可接受的衰老表現,只要排除視網膜和其他疾患,遲些調理亦無妨。

三十多歲,或更年輕,居然偶有飛蚊,即使已排除他病,亦應盡早服藥和改善起居生活,以減輕未老先衰的事實,和避免老來更衰的結局。

飛蚊症要先排除危急症

若飛蚊症伴有閃光、突發視力問題、黑點數目急劇增加、外傷史或素有嚴重眼疾如青光眼,就要盡快作詳細檢查瞭解,排除嚴重疾病,如視網膜剝離,視神經病變,腫瘤⋯⋯。

排除後,如何調理?

閱讀更多…

保「臍」健康

肚臍又名神闕穴,如能保養她,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,沒有善待她,就百病叢生。

流行露臍裝後,已多次談及這類衣著產生的病痛,但是體質有強弱,發病有先後。運動型人士,氣血充壯,稍露見風,亦未必成病,但節食和無運動人士,氣血本虛,傷身、經痛、著涼、膚色日暗……是遲早問題。

肚臍極重要

在古代早有「臍為五臟六腑之本」、「臍為五臟之總」之說。懷胎時,以臍為中心,出生後這條通道仍然重要。神闕佈氣,內連臟腑,上下又通任督脈,橫向又與帶脈溝通,跟全身裡外都有密切關係。在《醫宗金鑒》中「神闕穴,能主治百病」並不誇張,只要用對方法,自能改善病情。

略說臍療

臍療法極多,薰蒸、灸、按、藥敷、滴臍……但在這裡只談日常家居做到的。

助止咳,退外感

以外感藥隔灸臍部,不論小兒還是成人,都可有效治療外感和咳嗽,但正常家庭不會有藥散,也不會有艾條,再者燒時也太臭,非必要也不會用,有必要也不想用。

一般家庭,可用些較易操作的代替品,雖然效果不及艾灸。

香茅油或薄荷油或丁香油(按摩油)先搽在臍和臍周的肌膚,再用熱水袋熱敷 20 分鐘,拿走。再用毛巾印走汗水,以防濕氣內攻,休息 5-10 分鐘,再做一次。

此法極適合小孩,但小孩皮膚較嫩,溫度不可過熱,每十分鐘亦要檢查有無過敏。有些薄的嬰兒肚圍有內袋,敷時可在臍部內袋放入鮮薑片,但記緊定時檢查有無過敏。

改善體質,減少感冒

《醫學入門》:

用艾熏臍防病,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,元氣堅固,百病不生。

在天氣轉冷前數天,開始每天熱敷臍部十多分鐘,雖不及艾熏功效,但亦能升陽固外,減少受傷。

安眠

神闕者,神之所舍其中也。心藏神,臍為神之舍,故臍通心神。

心神安就易安睡。用適當方法刺激臍部,只要方法對,就可助眠。

方書中以安神解結藥,加溫,再填入臍部,但若過熱,本身火旺之人就會心神燥動,更難入睡,另外藥材中的硫黃農藥問題,亦易引起皮膚過敏,所以一般人不要在家自行嘗試。

替代方法,睡前半小時,用按摩油(花類)搽臍部,再以微溫(比體溫稍高)敷。須要注意的是,不論症狀改善與否,一兩週後也應停用兩至三週,始終現在的食安和藥品水平實在令人側目。

其他常用功效

以藥加溫灸的常治病,包括經痛,小便頻、久瀉、手足冷、不舉等,但一般人對中藥認識不足,具體操作方法亦較複雜,故不作介紹。

雖未能以藥灸,但手足易冷,小便頻而清長,經痛易作的人,經醫師確認體質後,亦可在家以熱水袋熱敷。

臍療法在歷方書中都有提及,效廣而速,無奈操作須時,未必符合一般診所效益,還望未來會有更好的地方保存和發展臍療。

小談大樹菠蘿

十多年前教授說:「教中藥有時就是怪怪的,專叫人食些『不要的』東西,橘皮、西瓜皮、荔枝核,人棄我取,零浪費。」在古時,物資不足,物盡其用是改善生活的手段;到現代,食物唾手可得,珍惜食物,是一種基本的教養。

大部份「本草」書的「果部」,也有記載某種生果裡裡外外全用上的方法,而大樹菠蘿就是其中一種,種子和果肉都可食和補身的水果。

大樹菠蘿濕?涼?熱?

「大樹菠蘿好濕熱喎」、「又涼又傷脾胃」,坊間有不同講法。大概熟識菠蘿的人會答涼濕,熟識榴槤的人會答濕熱,憑印象隨便回答的習慣,亦是現今社會健康知識錯漏百出的原因。

《本草綱目》:

氣味:甘、香、微酸,平,無毒。主治:止渴解煩,醒酒益氣,令人悅澤。

大樹菠蘿有補氣和使人面色更好的作用,而最重要是它很平和,不涼不熱,大部份人也適合。但由於此果太甜,脾胃不足的人,一次食太多,脾運化不了,就會易生濕。要避免生濕,只要每次只吃小量就可以。

《本草綱目》:

核中仁 — 主治:補中益氣,令人不飢輕健。

大部份種子也有補身的作用,如合桃、栗子,但它們偏溫,部份人易引虛火。而這個「核中仁」,即大樹菠蘿種子平補中氣,不易惹濕。

調補身體,可以不用名貴藥材,只要在食材上稍加心思和功夫,每天一點,效果絕不亞於吃藥。

大樹菠蘿種子,有些人會覺煩丟掉就算,極不環保,其實處理方法非常簡單。

用水洗一洗,用刀一開二後,就很易袪皮。我個人喜歡把核煲粥,煮好的核,質地像淮山,味道淡淡的,不會影響粥的味道。

用餐後,有些人碗裏總有食物留下丟掉,而這些人總有藉口。

食物來得來太易,難吃的當然被人遺棄,但味道佳的,也經常被浪費。

過去橘肉拿去吃,橘皮做陳皮,惜食惜福。現在,陳皮比橘肉貴,皮就拿去賣,肉就丟掉,本末倒置。

拔罐 — 色黑不一定病情重

「嘩!咁黑!你好多風喎!」這句話可正確、可不正確。

拔罐療法源遠流長,中外都有,操作手法極多,坊間大媽有一套說法,按摩院又有一套說法,賣罐的又創造一套說法,其中真真假假夾纏不清。罐斑色黑有些是誤用出現的瘀斑,有些是治病時應有罐斑。

罐斑由幾方面決定:留罐時間、罐的吸力和患者體質決定。

在臨床中發現,病理狀態或部位,如在感冒或舊患部位較易出深色斑,只要施術手法和時間正確,斑出,病就會改善。

要留意,在未有診症和合理理論指導下,用過大吸力或留罐時間過長,往往會製造出類似濕瘀內盛患者才有的瘀黑罐斑——留罐時間越長,吸力越大,肌肉皮膚過份受傷,色越黑是常識吧!而這種因施術過度引起的「假瘀黑斑」,雖然也可治病,但亦會虛耗太多氣血,令患者往後數天更累,甚至病倒。 閱讀更多…

農曆七月講故事

幾年前,有一位小產後打來求助的朋友,初時以為她想調理身子,誰知她說懷疑自己被嬰靈纏身。這位女士,過去有人工流產,在小產前的半年內再人工流產,後來打算為新男友產子,不幸流產。

我:我係醫師,唔係天師,你打錯啦!

朋友:但你係佛教徒,應該識點做㗎,紙紮舖老闆話燒三日衣紙再⋯⋯(下刪 N 字)

我:唔知喎,你講果啲係民間嘢,同佛教無關。

朋友:咁點算⋯⋯ 閱讀更多…

鞋子濕了,健康也受累?

很多年輕女士濕氣和風濕痛都比阿婆嚴重,這跟衣食住行也有關係,其中一個比較多人會犯的,就是「著鞋唔著襪」。有時找不到船襪,為求方便「唔著」亦無可厚非,但絕對不能養成習慣。不論腳汗多或少,若沒有襪子的適當吸濕,除非鞋很透氣,濕氣也會困在鞋中,不止容易發臭,更會反攻體內。濕寒阻塞經絡,輕則雙足酸軟稍腫易抽筋,重則日積月累,千變萬化。 閱讀更多…

送夏迎秋 — 菠蘿肉桂小涼飲

立秋剛過,暑氣仍甚,天氣炎熱,此時此刻宜稍食清收陽氣的食品,以助秋日鳴金收兵,養陽散熱。

閱讀更多…

夜食無益易老又肥好難救

大家幾點食晚餐?八點?九點?還是更夜?

人無橫財不富,馬無夜草不肥,人若夜食呢?快肥快老。夜食包括宵夜和太夜的晚餐,肥是指肥而不壯,肥腫難分的虛胖,不健康的肥。

幾點前食好會些?

午前為生氣,午後為死氣。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,避死氣也。《內經》曰:「日中而陽氣隆,日西而陰氣虛。」故早飯可飽,午後即宜少食,至晚更必空虛。

閱讀更多…

排毒多陷阱

經常有患者主動提出:「醫師我想排毒!」

我都要追問:「排甚麼毒?」

得出的答案都是「唔知呀,是你們中醫說要排毒。」

坊間普遍把「排毒」這個詞扯到在中醫頭上,本來不想理會「排毒」一詞,但問題自己找上來,不理不行。

在大學年代,因某保健食品廣告,「排毒」在港開始流行、濫用。漸漸成為廣告或 sell 產品的萬能 key ,彷彿只要加上「排毒」一詞,就可把平凡藥物變成能治百病,價值連城的仙丹。 閱讀更多…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